14、Ineedtofindmywaybacktothestart.我想要找到我来时的路,回到最初
父亲听着儿子的喘息,心想必在绞痛,但他拥有的只有对那匹瞎马的信赖和对自己的绝望而已
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他也没有对自己的马产生任何的不信任,他感到痛苦的只是对自己无力的绝望,上帝不是狯子手,他亚伯拉罕才是!于是他强牵着儿子的手向山上走去,他对自己的上帝说,也对自己说:“天国的上帝,我感谢您,最好让以撒认为我是个恶人,也不要失去我对您的信仰
”
喝山里的水,吃山里的糙粮长大的山里人,对大山的留恋仍旧是那么激烈,对山里的地盘仍旧那么执着
然而到了八十岁月,山里的年青人发端走出大山,走出本人生存的小圈子,走出本人的梦,发端到表面去闯寰球
“多少铜钿?”我问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将“2005年度散文家”颁给了《半生为人》的作者徐晓女士
作为终审评委,我对当下散文创作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散文写作的不死不活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这一状况与散文文体本身并无大的关系,让散文文体蒙垢的是散文的写作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预言散文解体,这些年又有人放言小说死亡,这其实都是说错了对象,散文如同小说一样并不会死亡,死亡的是散文的一些写作者
如果文学有危机,那么这种危机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作者之“死”——我长时间放弃以前从事的散文研究工作,和我对目前散文写作状况的这一判断有关
因此,当读到徐晓的《半生为人》这部散文集时,我为之震惊
我曾经零星地读过徐晓的一些散文,感觉她始终生存在一段历史之中,和当下的语境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凭吊历史的勇气和能力之后,徐晓仍然如此执著,不能不让我动容
尽管我并不完全认同徐晓的价值取向,甚至认为她如果稍微放松一点笔墨,她的文体可能更漂亮
但是,这些并不重要
徐晓的散文是久违了的一种文字,那种穿心而过的文字
她在对一代人的精神史的叙述、倾诉、透析和追问中,传递了生命的疼痛感
当她在张扬个体时,她并未将个体拔出脚下的大地
这使她的疼痛感扩大而成为一种始终和历史息息相关的精神震颤
所以,我在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心理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