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有一个水池,水池里种满了莲花,年年夏日的功夫老是开满了所有水池
为了简单人们参观,开初筹备的功夫,特意在这边修了一条石板路,使人能在个中穿越,纵情的观赏天然之美
一朵,两朵,成千盈百,不知是人在观赏,仍旧花在围观
在扑鼻的芬芳熏染下,人们似乎忘怀了一天的懊恼
鲜明的月色,宁靖的晚上,到处的莲花,荷塘月色,大约也即是如许
南海在十月前生了儿子;康西在十月前结束了一段情,接着又开始了另一段情,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她从不喜欢干吃亏的事,而有没有吃过亏只有她自己心底最清楚
近年来,话语权成为了国内学术界的热门问题,其背景有以下几点:第一,如何实现差异性共在是整个时代的共同问题,而沟通和对话是唯一的选择,话语和话语问题就必然突显出来
第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崛起是21世纪的国际性大事,但是我们并没有把发展优势很好地转换为话语优势
第三,在现代化、西方化、多元化、市场化、学术化乃至于传统化的各种潮流中,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被边缘化
但是中国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出来的,因此,中国的哲学话语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哲学话语权
话语权是说话的权利和权力的统一
在对话与沟通成为主流的当代世界,无论国家的大小、强弱都拥有平等的说话的权利,但不同话语主体的话语所拥有的话语权力却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话语权力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国家实力;二是话语本身的质量,即话语的概念、逻辑、表达方式所形成的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边缘化当然有共产主义陷入低潮流和上述各种潮流挑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话语本身的质量问题,即我们没有形成可以讲清中国故事的概念、范畴体系,也常常缺乏逻辑和适当的表达方式
结果是:在国际上我们当然有话语权利,但话语权力不够;在国内马克思主义话语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利,但实质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大众的说服力受到极大挑战
对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策略,有几个思路
其一,还原: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于是马克思似乎就天然有理,这种姿态并不利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
真正严肃的态度是正视他者和差异性的存在
其二,划界: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但政治和学术是两个不同的场域,作为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主题、问题、概念和表达方式,把两者混为一谈或者由一种话语取代另一种话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其三,对话:这是一个不可能无视他者的时代,而对话是理解和认识他者、乃至于认识自己的最好途径,要构建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话语体系来言说中国现代化、讲好中国故事,与西方话语、与中国传统话语的对话是十分重要的
其四,创新: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理论特色之一就是批判,要保持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就要自己批判自己,就要进行理论创新
当然,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坚守底线的创新,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话语决不可随意弃用,流行的西方主导性话语不可盲目套用
其五,实践: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学术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确认真正的学问必定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真正的权威判决必定是来自实践的检验
只有在实践中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的现实追求,马克思主义才能有真正的话语权
不在闹市区,却有六条路从不同的方向聚集过来,在一幢高楼的眼皮子底下,互不相让,谁都想从别的路中间硬挤过去
谁都这么想,可谁都没有办法得逞
僵持不下,只好到此为止
于是,就形成拉六岔路口
走八里地,车过老雕窝岭长坡时,上升的高度使我不由自主下滑
隔一会,奶奶就抱抱我,以免我坐不稳栽下车
好位置全被人抢去,祖孙两个,坐在车轱辘上面的平板,那个位置震动力大,安全系数低,很危险
我听见奶奶跟人说,往里挪挪吧,孩子困了
我不记得人家腾地方没有,我只记得奶奶央求人家的语气
飘忽,虚幻
有时我觉得,是我把奶奶的话与那段路做的梦搞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