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节,我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父亲一言不发在祖父的坟上加一块又一块的草坪,然后点上蜡烛,摆上祭品
于是我会放上一束映山红,然后跟着父亲在祖父的坟前静静地坐一会儿
父亲说,爷爷在天上看着我们
39、一个获得成功的人,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爱因斯坦
为什么一有雨水,它们就要出行?是要寻找一个新的领地?还是一个梦想?是啊,那条河里的青蛙蛤蟆是很多了,在这样的夜晚,蛙声伴你一夜沉眠
也许它们会是这样想的:这条河是父母的生息之地,有出息的子女,应该创造自己的天地,而不是和父母挤在一起
所以雨就成了出行的召唤,因为在干燥的晴天,它们带有粘液的身体是不利于出行的
它们要徒步跋涉多远?我知道,它们穷其一生也不能摸清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上帝注定了它们永远生存在懵懂之中
在这样的跋涉中,这个群体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仅仅从这一条土路上的穿越,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无数巨大的力量在决定着它们的命运,人的偶然与不经意间的行为,给小蛤蟆带来的就是悲惨的结局
我不能指责骑车和行走时两眼抬高不看脚下的人们,他们的车轮和脚板压扁小蛤蟆时,几乎是没有感觉的,更听不见那极其微弱的生命撕裂的声音(或喊叫)
我第一次发现,偶然与漠视带来的灾难同样是巨大的,人们会为自己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出行,比如去邻家闲聊,而踩死数个生命
往日不要害的,此刻相反胜过了凡是,往日觉得不犯得着的,此刻又调换了观点
往日承认的理念,此刻又变成了创作,往日领会的生存,此刻又生存了领会
春光明媚,悲苦的境界融进了许多美好的想法,就变得明朗温和起来,而那些抒发快意人生的诗,反而变得怀疑起来,让人生出几分疑问!譬如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一种至高人生际遇吧?值得羡慕、值得追求,每次读这句诗的时候,本想借着畅快一下人生,于滚滚浮尘中找到一种自信或者人格的尊严,可事实恰恰相反
毫无疑问这句诗歌史上极为少数的写快意人生的诗,人们在赞赏中总含有几分微意,尤其是站在颂扬时代的角度上,就更是入此
可是很少有人设身处地地思量过作为“士人”的人的命运
其实,如果把我们自己真正置于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的角色,来探究那些出身微寒的举子当时的心态,这种成功也是令人哀恋的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可不知他们还要经历多少的生活的磨练和人格的考验,经历多少心灵的煎熬和道路的抉择
其实,细细品来对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