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古街,想挑一张明信片,上头要有你爱的飘香金桂,再写上攒了长久都没能说上的话,穿过两座山和三条河,寄给长久未见的你,把街角的小店翻了个遍,却又总感触都不更加
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死了,制造出一个葬礼
一个人的葬礼是雷同的
一个人的葬礼是对另一个人的葬礼的复制
复制的版本是一种叫文化的东西
葬礼的很多细节也是复制
守灵
择期
带孝
哭泣
跪拜
请客
吃酒
出殡
下圹
垒坟……葬礼的很多用品也是复制
寿衣
衣食罐子
棺材
草纸
香腊
哀乐……阳光也是复制
阳光还是庄周夫人出殡的阳光,还是汉武帝出殡时的阳光
暧昧
温度回升后的暧昧
阳光中的扬沙制造的暧昧
当我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我醒了,眼前的一切清晰如洗,远近几个稀落的村庄镶在翠绿的山坡上,鸡犬声声,青烟淡淡,一片世俗,但却实在无比
我的脚现在正踏在这片土地上,我的躯体从那里回来了,我的魂也慢慢地附着在了我的身上,温暖的夕阳洒在我的身上,慢慢地我又看到了我的影子,日光下的影子
当熬过了寒冬的破坏,余下的时间里大多都是和缓的阳光散耀在地面的大肆场合,只有全力成长,天然董事长成本人想要的相貌
莫非动作底栖生物链尖端的咱们微渺的连那悲怜的小草都不如吗?小草都如许顽固的成长,顽固的展示本人的脸色,而我就要在那无穷的黑黑暗自哀自怨吗?
的举子们,春风得意也只是一个开端
现在,我们考究以下这写诗的人到底是谁呢?翻一翻书就知道是唐代“苦吟派”诗人孟郊老夫子
但是这里面往往藏着一个很可笑的事实,就是人们总是很难把这句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诗和一生孤苦伶仃的孟郊联系在一起,就像有人们常常错误的感觉到“诗圣”要比“诗仙”的年龄大一样?事实上我们的这样的定式思维所形成的错觉是没有错的,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文学史意义的“李杜”已经是个特指了
所以,李白洒脱豪放就应该年轻一点,杜甫沉郁顿挫就应该老一点
于是,年轻时就喜欢李白,老年了就玩味老杜
事物的本质属性决定着它的价值和用途,这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作为利用者的态度和方式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伟大的作家总是把自己非凡之思馈赠给自己热爱的世界,以贻后人,千古流芳、名垂青史!于己则冷却一生,与世则可温暖百代!所以,对待那些伟大的作品,就如对待秋虫夏草、冬雪春花一样,各有其时,各有其长,我们不必过分地奢求自然外物赐予我们什么,我们也不必苛求自己要从中的得出点什么特殊的启示
我们只有顺其自然,用灵敏的思维触角,充分地感受和体悟,然后把感悟到的结果当作礼物归还给自然,把我们的“所思”馈赠给我们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