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满意再补
/> 莲青山:融入与发现 他们说莲青山,一个字:好
好在它比我所见到的山更为天然
文联那间办公室里,先是目睹了摄影家协会的一本画册
有人说看画比看景更好
我想起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要亲口尝一尝
如何把眼前的物体放入自己的知觉、味觉和头脑,还在恍然之中
但我明白我不单看它外在的美,或者说,一切无形的东西在没有进入眼睛的时候,都不足以让人体验
体验无可取代
画是秋天的画,我走进的景也恰好是秋天的景
要彼此印证,两者有何反差
我这么想着,随车而入,一路盘山、越过高低的地带,夹杂水库清亮的带子,旋绕、牵引、在中午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它的脚下
那一刻,缓缓地靠近,对城市的陌生不如这山体隆起的陌生更让人无措
这个感觉在瞬间有些发懵:山,从整个扩大的视野处,卧成一只待动的庞然大物,巨大的陌生感上升,内心突然间悸动了一下,一个疑心它假寐的幻觉,悠忽之间,飘渺而来
我低头去找自己的存在
那一刻,双脚触地,一条沙路在草的痕倒卧的地方向上蔓延,眼睛低下,我和地面的距离低于了我的身高,沙石细微,清晰,的确有了实在的觉察
所有的感觉却是明朗中的一片混沌,甚至,我没有了东西南北的判断
我开始找,此刻的存在
从大处说,它在山东境内之南,店子镇辖下一个地理位置
还好,阳光照耀下来,看表,这是上午9点钟多一点
我的影子落在了脚边
蛮荒之山
在所有树木和青草的遮挡中,我已经忘了,所谓山该是一种什么叫法
有制高点才不例外,那么在我觉得它突然庞大起来,而又在逐渐靠拢时,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存在的同时,山也在我的面前幻觉般得到来,又幻觉般撤退着
坡的距离不断拉长,不是那种陡峭和险峻
我更适合这样的方式和整个大山的庞然进行一种磨合般的融入和接触
满眼的色彩绚丽过度,以浓绿为主调,枝叶的边缘发生了色彩有形变化
主调是黄,深浅不一,撒在满山遍野之中
我在想:气候和季节是支配这一切出现的始作俑者
秋天,草,树,花,空气、人
写出这些简单的词,我知道它们对应的东西,在我头脑里已经发生了另外一种变化
无形当中,产生的有形的作用,是色彩,是盛极过后,烂漫过度的美
犹如一个人在回忆过去繁华与强盛,我的知觉突然就这么来临
在靠近、拥抱,美便浮成心头的淡淡的忧伤
如此真切
和友人一路散淡地交谈,目光和感觉同时交织,似乎在刻意提醒自己留意陌生
比如红
因为荒芜的淡黄或浓黄,都不足以让我有别的发现,或者它本是秋的标记
红,艳丽的红
红豆,在这种藤蔓状的植物,结出引人注目的小小惊奇,而且是大面积地出现在路的两边
我忽然想知道这个植物的名字,一直等到导游在我的身边出现
他却说他不知道,但又补充说:当地人都叫它‘红豆’
它显然又不是“红豆生南国”的红豆
如此星星点点,目光去搜寻,它们突然遍布了整个山野,不是密集,却像埋伏在其中,成为我眼里心里的精灵之物
我固执地想着红豆的另一句解说:此物最相思
其实这也是山野最容易让人寄托的忠贞、单纯的一种愿望,当然是对于那些有了这样心思的人,而对于植物来说,它们也是利用了人的智慧,为着自己的出现,体现自己的价值吧
忽然想起,这不是我的独创,原是不久前我看到过的一个外国人写的一本书叫《植物的欲望》
几乎所有的山体都覆盖在乱草的下面,少有露出的地方
但是
石头
我需要强调在覆盖着苍然浓绿的山体之上,单个石头出现的姿态,比起一般人看来不惹眼的红豆,更有另一种促使我要说的必要
因为无数的独立的石头,埋伏着草棵和树木中间,单从色彩看它的灰色不够起眼,但它确是一种无法代替的形象
所有脱离山体出现的石头都缺少棱角,就是说它们为何浑圆?为何统一的象布了一个迷宫,象随意又象刻意,摆放在整个大山中间的另一种精灵?我自言自语,朋友在一旁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和论断:此种石材,其质地和结构和通常见到的石头并不一样
他说他教学生地理曾讲到过这样的石头
但是他想了好一会,终没想起这种石材的名称
它是因了岁月的风化,造成的剥落,才失去了棱角的
我忽然想起恐龙蛋
它们都是我眼里放大了的恐龙蛋
这个想法显然荒谬
但我我内心里,却奇怪地有了一种真实的感觉
想着弄清山上最高标志最为繁多的树木,我很容易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槐树、橡树和柏树
槐,木质的坚硬;橡树,诗人舒婷《致橡树》的那种;柏树几乎永久的绿,或者是一种死亡之后,用另一种方式活着的象征标志
山上有灵芝,还有何首乌
只看到同伴幸运采到的灵芝
攀上莲青山顶点,参差错落的几个山头,呼应着我的目光,而四周便是通常意义上的“会当凌云顶,一览众‘物’小”的景观
追寻一种未知,象名字,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却足以让内心释疑
因为有两块巨大的象莲花瓣状的石头,略微向北,斜向天空,成一种开放的姿态
此为莲青山的由来
但我对那莲花瓣的形象却有另外的看法,我更觉得它们象两片张开的青蛙大嘴
一旦这个想法出来,莲青山突然间具有了另外一种更灵性更具体的生命
在我的内心
下山归途
我在想:如果人为的建造构成自然中的非自然风景,我会不会失语
离开多日不知该如何说这样的想法,终于还是迟后多日,用文字记下这个印象,才知道在所有和自然对应的事物中,一片逐渐浸隐了日月无痕而变得有痕的形貌,大约就是这突起的浓绿蜕变的山体
山体中的所有能见物,虽不能完全呈现它存在内心的形貌和感受
在事后仍然发觉那正逐步爬上植物身体的淡淡的残黄在试图吞没整个扩大的形体
莲青山慢慢和我拉开距离,脊骨绕着弯曲的方式起着一条必定蜕变的绿带,远远的退后
随着在一方的消失,另一方,我的记忆和知觉,也日渐沉淀,并让我首先表明如下内容:莲青山
2005年10月22日
星期六
一帮文人中的我
一次野外风光的沐浴
它会记下一段个人岁月的刻痕,并固执地和我的许多想法融合、沉淀,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溢尘埃的路上,踩著脚踏车渡过他的人生时,心中老是有些可惜
十五岁的木匠小胡刚到我家时穿一件露肚皮的小褂
也许因为孩子的疏忽,直到他离去,我也没搞清他小褂子是什么颜色
只是有一天母亲趁着洗我和弟弟的衣服,要为他也洗一下,他一下子变得窘迫起来,脸红得极不自然
母亲再三劝告
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没有换洗的衣服,最后母亲把我的一件布衫借给他穿上,我看到他的眼圈红红的,鼻子也唏嘘地抽着
随后的几天我更少听到他说话
只是埋头于手中的活儿
车开到一条从南面延伸过来的小沟前,我们下了车
远处那座郁郁葱葱、峥嵘屹立的险峻山峰,便是龟凤山
因其笔座如龟之卧,笔峰如凤之飞,故起名为龟凤山
恍惚泸沽湖 泸沽湖是一个巨大的湖
在高原上,大山之间
那里有摩梭人
有关摩梭人的神话在我想象的游丝上已存在一些年月
……猪槽船
无垠的水
卵石上,月光下,走婚的汉子模糊的影象
苇草在摇曳…… 天不亮,我们便从西昌出发
经过一座座或浓雾缭绕,或光秃发亮的大山,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
阳光斜照在摩梭人的木楼上,强烈的阳光在光鲜的木楼上留下雕刻般的投影,恍若隔世
更多的阳光倾洒在草海边
恍惚草海的尽头是大山
我以为就这样到达了终点
一身牛仔装束的摩梭青年把我们从木楼带到草海边,一排排木船荡漾在被苇草拥抱的水道间
等木船划出草海,量海终于献身
——传统意义上的碧波荡漾
——我以为就这样到达了终点
眼前的摩梭人显然不是我想象中游丝的所在
那种质朴,率真,透明度
我感到莫名的笼罩,隐隐的不安
下午是起风的时候
船不大,波浪有些汹涌
被波浪涌向远处的山脉在夕照中生辉
“前面便是云南”,划船的摩梭人说
湖面越来越大,湖面上的船只越来越多,游客的面容在我空落落的内心愈渐恍惚
一汪湖水所系的四川或云南这种概念消融了
如果这就是终点? 湖边出现了鹅卵石,与意想中湖靠近了那样一点点
踩在上面就像踩在记忆的乡村
只是酒吧太多,商店太多,记忆的乡村不免遥远恍惚起来
——这就是泸沽湖,这里出售的饰物是与摩梭人的传统相系的饰物,我们因为摩梭人的传统与习俗而来,那种骨子里面的东西
但是,它们是什么呢? 夕阳越来越淡,一辆辆旅游车绝尘而去,剩下的游客被好奇心摆布着
为回到今晚过夜的地方,暮色中的木船载着我们重新回到巨大的湖面上
摇晃,寒风,沉默
我随手翻开先前在云南岸边购买的一本关于摩梭人、摩梭文化的著述,想看看他们的从前——一种母系文化背景的世俗画面——但是天色暗淡了,像水色一样
巨大的空茫在摇曳
晚上的饮食是普通意义上的饮食,晚上的篝火是旅游意义上的篝火
来这里旅游的目的可能就是:我现在正在这里,这里是泸沽湖,一个在记忆里想象过,然后来到的地方
它独立于世的理由就因为它是泸沽湖,是摩梭人的故乡
这里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家园景观,家园概念,不一样的生活原则和理想
异乡的睡眠因为干净而深沉,也因为干净而短暂
这种干净于我而言是因为初来乍到,是因为这里纯净的水、空气,一方自然的领地
一个内心游丝一般的人,与纯净邂逅、相遇,并述说
还因为短暂
一个凭感觉与生活擦肩而过的人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刚微微亮,一个人站在木楼上东张西望
草海就是天边的草海
亮海就是天边的亮海
木楼就是天边的木楼
很静
游客发出的声响让这里更静
水透凉
天透明
人清清爽爽
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就想着出发
于是,便沿着湖岸走
自由自在
像这里的苇草,自古就生长在这里
它们与这里的水是同一种生命
与阳光,与四周的大山
在这里,自由与自生自灭是同一中概念
但是,旅游正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如果说这里的习俗便是这里的文化,这里的习俗已变得恍惚了
从湖岸深入到草海的腹部,坐猪曹船或走走婚桥,一条路径的两种方式而已
重要的是第一次站在草海中,苇草高过人头,辽阔而茂密
人的内心会随苇草的浮动而缓慢、空旷
“夏天的暴雨中 我怀念高山上的冰雪 就在去年的某个时候 我在冰雪的溪流里洗手 一边洗手,一边缓慢 而夏天过去了 冰雪又不在 一个人坐在镜子里 像雪花飘落巨大的湖面” ——这轻轻的孤寂会不会成为此次旅游的终点? 一汪拒绝时间腐蚀的水,一座座让时间生锈的大山,一片片忽略时间的苇草,一代代把时间抛在脑后、却最终被时间圆融的摩梭文明
一条路指向四川,一条路指向云南…….